个人诚信简历APP

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个人官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个人征信蓝海时代即将来临 这4点与你息息相关
作者: 来源:搜狐财经 日期:2015/6/23 10:55:48 人气:

     个人征信被誉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命脉,自今年年初央行向8家机构发放个人征信牌照以来,半年的筹备期已经接近尾声。据悉,央行近日已下发了申报表格及材料要求,要求各家报送组织架构、业务开展、内控制度、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如果月底央行顺利验收,那么8家机构很快将拿到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牌照并正式开业。个人征信业务"开闸"的进程中,有什么是与你息息相关的呢?

  1、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不超5年

  众所周知,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能快速获得贷款、信用卡、享受低利率,而违约信息、欠款信息、法院和行政处罚信息等不良信用记录,不利于获得贷款、信用卡,利率也比较高。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这意味着欠款人一旦全部还清欠款,5年后这一逾期记录就会从其个人征信报告中删除。

  2、大数据征信下的隐私如何得到保障?
  
  互联网机构通过网络大数据,收集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信用历史、身份、人脉关系等,最终出具个人信用评级。虽然互联网征信平台在数据获取渠道、覆盖人群等方面优于传统征信系统,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优势,使得用户个人信息面临更多被泄露的可能。

  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此外,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也应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即金融机构报送、查询个人信用记录都须经本人同意。以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为例,不管是机构还是其他人,要查看个人诚信档案,都必须获得用户本人的授权。

  3、这些个人信息不在采集之列

  《征信业管理条例》还明确禁止了征信机构采集与信用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规定了绝对禁止采集和限制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

  其中,绝对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包括: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限制采集的个人信息主要为:关于个人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

  4、如果征信报告出现信息录入错误怎么办?

  在传统征信机构中,如果是银行提供的信息有误,可以致电银行进行更改;如果是逾期状况有异议,可以向央行提出申请。

  上述做法同样适用于互联网征信机构。譬如,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的个人诚信档案中失信记录必须要上传凭证。被记录人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诚信报告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负面记录,对于有异议的记录,用户可提出辩护。

  对于信用报告,个人除了知情权、异议权和纠错权外,还拥有司法救济权。即如果个人认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中信息有误,损害了个人利益,个人在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后仍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后,还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以法律手段维护个人的权益。

网址:www.11-22.cn 或 www.11-22.org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18612761122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5049304号-2
主办单位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运营单位)

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